公司介绍

    当前位置 :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快讯

    加强监管文化建设 提高监管执行力与公信力

    发布时间:2017-07-28 08:01:30

    加强监管文化建设  提高监管执行力与公信力
    ——河北保监局推进监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监管文化建设,提高监管执行力和公信力,是保监会党委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摆在保险监管机关面前的重大命题和历史使命。近年来,河北保监局积极探索科学监管新思路,不断培育和提炼监管文化核心理念,形成了监管事业发展和监管文化建设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监管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河北保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探寻贯穿于各项监管工作的思想脉络和精神支撑,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开拓创新,注重服务大局,监管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注重以人为本,在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和营造和谐监管氛围上下工夫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保险监管机关坚持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到监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此,河北保监局从2009年底启动实施了“保险信誉工程”,旨在解决广大保险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行业形象不佳的问题。一是在业内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险公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出台了保险公司服务质量评价办法,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形成提升行业信誉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下大力治理社会反应强烈的销售误导、理赔难问题,严肃查处拖赔、惜赔、无理拒赔、销售误导等违法违规问题。2011年,河北保监局先后对35家保险机构和25名高管作出行政处罚,罚款328.5万元,是河北保监局建局以来处罚力度最大的一年。三是根据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引导保险公司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让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四是建立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开通信访投诉绿色通道,着力解决老百姓合理诉求,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监管事业的兴衰关键在人。近年来,河北保监局努力为监管干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一是推进建设学习型机关。完善各项学习制度,每周四下午为全局学习日。建立健全学习考核激励机制,通过邀请专家授课、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干部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年来,全局邀请专家集中学习10余次,全局干部共撰写调研报告70余篇。二是营造干部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干部的选拔任用,不是局长说了算,而是竞争机制定了算。从2010年起,河北保监局在监管系统率先推行干部竞争上岗,每年组织一次副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共有9位干部走上副处级领导岗位,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三是关心监管干部身心健康。局党委以效力、活力、合力“三力”机关建设为主线,在加强干部严格管理同时,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监管干部的归宿感和荣誉感。
      (二)注重开拓创新,在创新监管理念和提升监管成效上下工夫
      近年来,河北保监局不断研究保险监管工作规律和行业发展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监管,打开了监管工作新局面。一是启动实施“保险三项工程”。针对保险业及河北省实际,为提升行业形象,发挥保险创新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河北保监局从2010年起启动实施了“保险信誉”“保险护城河”和“绿色保险”三项工程。该三项工程引起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纳入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二是率先开展防范保险声誉风险研究。联合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报》成功举办“保险声誉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保监会领导和部分保险公司总公司主要负责人、保险学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对保险声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广泛共识,引起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三是全面构筑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在保险分支机构和各市行业协会设立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直报点,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市场动态监控网络。建立异动数据分析、信访投诉、稽查式调研、内审分析等多维度、分类别的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四是注重发挥保险社团组织的特殊作用。2011年成立了保险中介行业协会,健全了包括行业协会、保险学会、中介协会在内的保险社团组织架构。发挥协会的自律、维权、宣传作用,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提升行业形象。发挥地市行业协会贴近市场、贴近基层优势,协助办理市场监控、机构布局相关工作。
      (三)注重服务大局,在优化发展环境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上下工夫
      一是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主动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沟通协调,促进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近3年,河北保监局与省综治委、公安厅、财政厅、卫生厅、司法厅、科技厅、农业厅、银监局等部门联合发文20余件,为保险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协调省金融办和财政厅,推动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河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二是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加强与地方立法部门的协调,建立经常性工作联系制度,争取在政府规章和地方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中体现保险行业的合理意愿,为保险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法制环境。三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会以及局领导专访,大力宣传监管政策和保险业改革发展成就。组织全行业开展“保险服务宣传月”活动,展示保险行业保障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成效,提升了社会形象。
    监管文化核心理念的理性思考
      几年来,河北保监局引导广大监管干部认真总结监管工作所思所悟,进一步明晰保险监管要“提倡什么”“坚持什么”,提出了河北保监局“为民、秉公、创新、高效、廉洁”的监管文化核心价值观。
      (一)为民是监管的根本目的
      为民,就是心系百姓,执政为民。为民监管是为人民服务宗旨在监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没有广大保险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保险监管也就失去了方向。《保险法》明确规定了监管部门“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始终坚持把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作为保险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秉公是监管的基本要求
      秉公,就是依法行政,公平公正。监管者是市场竞争的裁判员,相关法规是裁判的规则。依法监管是公平公正的前提,公平公正执法是监管的本质要求。作为监管者必须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授权下行动,不能凭喜好厌恶和个人感情实施监管。
      (三)创新是监管的动力源泉
      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我国保险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监管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新考验,我们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探索完善。
      (四)高效是监管的重要前提
      高效,就是执行有力,适度有效。保险监管是条线管理,要有“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线”意识,坚决有力地执行保监会党委作出的决策部署。要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改进监管方法手段,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同时,监管要适度,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廉洁是监管的必要保障
      廉洁,就是自我约束,廉洁从政。监管干部掌握着行政审批权、立案权、查处权,能否用好手中的权力,关系到监管法规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广大保险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监管权威的树立。
    加强监管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推进保险监管文化建设,需要不断探索与保险监管事业相呼应的监管文化建设路径,要从注重实践、丰富载体、夯实基础等方面入手,逐步丰富保险监管文化的核心内涵,为保险监管事业注入新鲜活力和强大动力。
      (一)重在实践,避免文化建设与监管中心工作相脱节
      一是充分认识监管文化建设长期性、复杂性。推进监管文化建设,要充分认识监管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当前监管形势的复杂性,不能就监管文化论文化,要把监管文化建设放到整个监管大局中统筹考虑,统筹谋划。二是监管文化建设必须服务、服从于监管事业发展。
      (二)丰富载体,努力营造监管文化建设良好氛围
      一是群思群策。要通过开展监管文化建设大讨论,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文化,鼓励、包容文化表现形式与手段的多样化、差异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为保险监管干部提供充分的交流展示平台。二是形式多样。利用印发简报、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征文研讨等多种形式,让监管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发表意见,在监管实践中主动思考、自觉践行监管文化的核心理念。三是理论先导。针对监管文化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理论探讨,形成大家认同的核心价值理念。
      (三)夯实基础,为推进监管文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首先,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其次,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监管公信力;再次,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监管执行力;最后,加强廉政建设,提高监管权威。